一看看微博,刷刷朋友圈,逛逛知乎今日头条,关注的网站十几个,每个人的收藏夹里塞满了不下篇当天的热门文章,通常和电脑并行操作
从博客到公众号,内容创作从一个粗放型时代走向了集约型时代,从农耕文明走向了工业文明,从个体户生产走向了富士康的流水线模式
取消了置顶,按照时间先后推送的展现排名,所有的公众号都一视同仁,技术本能地帮我们过滤掉那些关注过多或不够活跃的公号
二“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再一次为张小龙始终如一的理念鼓掌
那些愤愤不平的人,只能说他们目的不纯通过公众号能够变现的也早已变现了,捞得名声的也获得了足够多的拥趸
都说“焦虑”是这个社会的通病,但没有一种行业有做自媒体的焦虑,我认为这种焦虑主要来源于这几个方面:这是一个青春行业
过了岁基本上都是在走下坡路,你玩不过年轻人;信息即价值 一手信息等于品牌价值,即时的信息等于流量价值不出意外,三五年内和你竞争的或与你共事的可能是位机器人,无论是从速度和规模上讲,人肯定拼不过机器的
而更深的焦虑则来源于内心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社交媒体放大了焦虑感后,使得人人观而畏之
从李叫兽、新媒体管家到后来的新世相、网易运营等各种裂变课程,而这样的风口下,尽管竞争激烈,但一旦把握了时间窗口,至少能赚到初期的红利,比如:早期的微商,现在的健身课、AI、区块链等
虽然一直以来我对新媒体培训不以为然,但不能否定它价值的存在,信息不对称永远会在互联网中流传
第二:公关自媒体的公关通俗一点就是写(发)软文,成为某些企业包养的小号,传声筒
以下是年以来公关界最备受瞩目的几件事:马云:“看了确凿的证据才发现,很多谣言都是被策划的,这太可怕了
”(马云回应事件)马化腾:若不是这个纰漏,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黑公关是多么猖獗
近两个月突然爆发,本想一贯佛系忍忍就算了,但是时候挖根源了(马化腾回应“头腾大战”)黄峥:商户纠纷被放大,背后有推手(黄峥回应商家集体维权事件)张一鸣:不知什么人,居然小时内雇了多个号发一波一波拼凑黑抖音的稿子
(张一鸣回应抖音被黑)……对于这些数百数千亿美金的公司来讲,每一块细分业务基本上就可以养活一个自媒体
而捧和杀,已经成为自媒体行业的默认规则第三:广告营销+电商公号做软植入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真正能写的让人“服气”的还是很稀缺,像“GQ实验室”、“六神磊磊”、“咪蒙”、“周冲的影像声色”等头部公号外,能够玩出高逼格不多见
至于做电商,只要用户基数到了一定的规模,顺其自然 可能还有朋友会说,还有第四条道路:用户打赏不管哪一条道路,马太效应都会进一步增强,对于好内容的生产和定义将重新回到专业分子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