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召回要对流失用户进行分级,建立用户流失模型,从而建立流失预警机制,预测到『什么时候、哪些特征』的用户可能流失,进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去留住他们
、什么样的用户适合召回与用户新增一样,用户流失无时无刻都可能在发生着,当『用户新增&;用户流失』时,用户存量就会增长,反之则会下降
所以我们在拉新用户、增加留存的同时,更要注重流失用户的召回 用户召回时,尽可能的圈住有价值的用户现在的繁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账号逐渐在往共享的模式去发展,微博账号可以登录网易云、简书等各种APP
这种登录方式,对于用户来说成本低、防范心理降低,他不用去担心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对于ABCD的产品来说,先让用户接触到产品,然后在促进用户注册平台账号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捷径,同时根据用户的微博ID,在早期费一些心思也能捕捉到用户的一些特征;对于微博来说,一方面体现出微博的知名性和用户信任度,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微博更了解用户都在使用什么类型的APP,频次等可以捕捉,但是使用行为数据只能是平台方拥有的
我们在注册登录页设计了游客模式和第三方登录后,用户依然直接离开这种流失的人群不算是产品的用户,我们也没有他们的信息,无法再次通过召回的方式触达他们,可能是利益诱导才下载,也可能是下载以后看到产品的UI风格而放弃,不论是什么原因,这一类用户只有在拉新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再次触达
脉脉早期也是授权了微博账号,之后发展强大了,对微博的社交地位有一定威胁,微博对授权进行了封杀,脉脉也凭借自身积累建立了自己的账户体系,如今再也不依赖第三方账号了,这也是一个成功案例,可想而知,关于注册关于登录我们可以有一些改变的
()新手引导和喜好预判,都是产品在向用户进行自我介绍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用户流失;如果用户在你所给的兴趣标签没有用户喜欢的,就如今日头条,用户想要深度报道,你做的都是片面化博眼球的内容,遭来了也只有一段吐槽了,如果他不是注册了头条号,相信这样严重不匹配的用户是不会使用头条的
这个时候,我们要对流失用户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对改正,减少流失,然后再想办法拉回用户
关于如何进行流失用户分析这个步骤做的好不好其实与最开始用户来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办法去了解他有很大的关系,公众号可以做标签,APP端可以也可以做标签,还可以做特征的交集与并集,一开始我们就对用户做了足够的分析,当用户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通过特征用户的数据变化就能知道是哪一类用户流失了,占比如何
如果没有做用户特征研究的话,还可以怎么做呢 我的建议是调出流失用户数据,取样调研案例:公众号用户取消关注首先,通过『实时数据』与『以往新增数据』的对比,我们能发现日至日的新关注用户截止日流失共计人,整体用户日至日的用户流失共计人,也就是新用户流失占比达.%,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新增用户的信任的获取上出了问题
进而,我猜测是因为『近期开大会,所有资料分享链接均失效』是其中占比较大的因素,我去后台消息去求证,因为后台消息较多,但依然找到了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资料觉得被欺骗而取消关注的用户
最后,我既然发现了用户流失其中的原因,就一定要想办法去减少这种被『被欺骗』的体验,所以我在消息回复里加了这么一句“如果分享链接失效,我很抱歉,最近正在开大会,分享的链接总是被取消,我会不定期更新,因为频次太高,无法及时更新,还请见谅,最好是下周三以后来获取
目前我所遇到的召回方式还是这三种『邮件-EDM营销』、『短信营销』、『APP端』等
案例:唯品会、折扣、没有给下载链接到APP(我是系统)大众点评、元限时优惠、下载链接→『完美』京东、优惠描述过于繁杂(可以直接“DW腕表低至折,满减,更有限时元神劵”)、下载链接()邮件如今用户对邮件营销可谓是过眼云烟,及时产生了点击,也很难转化到产品下载,但是依然可以将这种方式作为补充
网易理财的邮件营销,一张图告诉我利益点、以及图片链接到理财页面→『完美』()APP推送到的用户都还是没有卸载产品,所以主要是提醒用户不要忘记『她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告诉用户你需要她怎么样,推送频率要适度,不要让用户产生反感,尤其是安卓用户,她没有办法屏蔽你的推送,同样没有办法拦截别的推送,在本身很受打扰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过度推送;而用户本身是屏蔽你的,你过度打扰了,就屏蔽你了,你就再也不到她了,一定要适度,类似于头条、UC震惊部的每天条的推送并不适合大多数产品
(嗯,有时间一起开黑哇)二、用户促活有大量的用户虽然没卸载产品,但是他们通常都只是普通用户,我们要办法尽可能把用户升级成活跃用户,这就是促活
()用户放弃产品的三个理由『忘记了』、『没兴趣了』、『升级太难』等,通常大部分都是这三个原因
(我不是程序员,也仅仅是了解一下相关技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前的一些游戏现在也确实是没兴趣了,几年再没登陆过;购物类软件自从发现唯品会产品质量不好后就对它不感兴趣了;农药的排位坑太多,升级太难了,所以弃坑不玩了,没有卸载但又不打开的APP无外乎都是因为『忘记了』、『没兴趣了』、『升级太难』.()如何对用户胡阅读进行分级只要是进行分析,我们都不应该离开数据
关于活跃度有其所对应的指标『日活』、『周活』、『月活』资讯类APP可能有打开、点赞、收藏、分享、评论等;电商类APP可能有打开、搜索、详情页点击、评论页点击、下单、付款、收货等;工具类APP可能是打开、使用某项功能、分享炫耀等;社交类APP可能是打开、搜索、互动等
每一个产品有其相似和特有的行为指标案例:音乐APP用户的行为分析(没做过音乐类APP,如有较大差异还请指教)在我的认知里,一个音乐类APP的用户会经历下载、登录,然后在APP里进行喜好选择,之后是听歌,觉得好听会下载,但是人对音乐的喜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所以下载和删除是不断相互交互的,一旦用户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了,就对产品失去兴趣了,进而就会卸载
()有哪些方式可以增加用户活跃度持续给想要的,尝试给可能喜欢的
以上述的音乐类APP为例,除了不断给用户想要的类型的歌曲以外,我们还要尝试推送给用户可能喜欢的歌曲、MV等
明白用户想要什么,给她想要的利益,会员积分体系+积分兑换商城是通常采用的方式,在游戏中,做任务拿奖励也是类似的逻辑
案例: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的签到体系,连续签到能拿更多积分,积分可以抽奖;可以兑换礼品
支付宝与掌上生活是类似的,也是积分+商城 以王者荣耀为代表的游戏类任务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