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所有的手段无非归类为两个框架内,产品框架和运营框架内用户增长手段
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各种层出不穷的用户增长手段,但其实在所有的手段背后,都有一套可遵循的方法是指引我们构建手段以达到用户增长的目的
在做产品的用户增长策略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三个问题:用户是谁 用户增长的基础是用户,所以在做用户增长前,用户分析很重要 用户分析的目的是形成用户画像,画像的维度越多越好,越精确越好 包括但不限于年龄阶段、兴趣爱好、区域分布、网上聚集区等等 在此基础上,才能针对性的制定所有的用户增长策略达到目的 不然,都不了解用户,很容易使方向跑偏,或者用户增长效率不高目标和方向明确后,要做的就是目标拆解并细化,制定相应的手段去完成用户增长的目标
产品框架内产品框架内的用户增长手段,有两个方面的效用:一是承接用户流量,二是产品内部增长机制
用户增长其实是长期性的手段,不仅仅是用户到了产品内,登录注册了就完了,应该以一个完整的用户生命周期的角度去看用户增长
因为用户在进入产品的最开始阶段,产品能否到用户的点,满足用户需求,提供用户价值,决定了这份关系能否持续,第一印象很重要
产品功能需要做好认知衔接,包括但不限于新用户引导,新手期任务,新用户奖励,特定的用户激励体系等等
产品内部的用户增长点其实就是产品内部能够带来用户增长点的功能体系
拼多多本身的核心需求就是拼单,拼单本身就需要很多人参与,所以拼多多在初期的产品框架内就依托拼单做了分享奖励红包的产品策略,完成了快速的用户增长
用户“落地”后一直和产品接触,在产品层面内承接用户流量,并完成用户关系的创建和维系,形成体验的闭环,才是完整的用户增长工作闭环
最高效的用户增长手段,当然是产品功能层面能够引发用户自传播与增长的点,需要我们精确分析用户需求,逐渐形成用户增长
运营在用户增长体系内工作可以分为两方面:完成目标用户的触达和拉新;用户关系维护
因为用户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头部流量其实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做运营的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能够做一个能刷屏和裂变的活动
比如:最近火起来的抖音,让很多品牌在都抖音上建立自己的品牌账号,积累粉丝进而达到推广目的
之前做骑行社区项目的时候,我们进行拉新就是到各种竞争对手平台里发帖子,给我们项目打广告,然后放上公众号和APP下载链接,能带来很精准的用户
这些打法都是创业公司人少、资源少时常用的套路 线上的活动运营,是很多运营团队寄予较大希望的用户增长手段 很多时候如果一不小心做到刷屏,就能带来暴增比如:新世相营销课的运营活动,如果不是因为违规,其实是很好的线上运营拉新策略
每隔一段时间,朋友圈都会出现一些刷屏的内容,那些都是极佳的线上用户增长手段
很多时候都是利用用户的自传播,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用户增长 用户在哪里,我们的推广手段就需要覆盖到哪里 线下的用户增长,可能和用户属性及产品业务形态有关 手段也有很多,媒体广告、线下活动、甚至扫码送礼品等等在当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候,中国互联网大军从来不缺线下的运营拉新手段
但是,手段都差不多的时候,就是要看效率了最近火起来的瑞幸咖啡,无论是线下门店的活动还是写字楼的媒体广告,还有朋友圈的分享免费赠饮活动,都是结合业务形态的多重运营手段
运营框架内的第二部分工作就是用户关系维护,这一部分很重要是用户增长的内功修炼
当一个用户来到产品后,需要我们自己去维护这份关系就像谈恋爱,表白完了人家答应了,你就什么都不做很明显这份关系不会持久,恋爱成功靠得是后期的关系维护
用户关系维护其实是产品品牌势能的积淀,口碑传播也是用户增长很重要的来源
社区类产品尤其注重用户关系维护,知乎在早期的时候就是凭借对核心KOL的运营维护,才逐渐建立起产品社区调性和后期的用户增长基础
通过邀请制成立的早起的群体,这样一种克制的用户增长方式实现了第一步跨越
运营框架内用户增长策略要注意两点:一是从用户生命周期的格局去看用户增长二是用跨界运营的思路去做用户增长策略
很多人以为的用户增长其实就是快速起量,其实精细化的用户增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尤其要把控不同阶段的用户增长节奏,早起产品不成熟的时候就猛推,很容易导致体验问题,以至钱花了用户很快又都流失了
把握用户增长和产品发展的节奏协同也很重要,才能最大化产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