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打架的原因,简单来讲是抖音的用户使用时长持续增长,挤压了的空间,在未来抖音推出社交功能时,腾讯的这张移动互联网船票可能就要过期了,所以,我们看到了腾讯粑粑,宁可被骂,也要想尽办法阻止抖音的继续扩张
目前来看,腾讯的策略是第二种,用“微视”来完成打压、超过抖音的任务,其难度不亚于再造一个,所以,几乎没有谁会认为,微视能够胜出的,包括我
这种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考虑,只从人为可以操作的事情来着手,通过优化微视的策略打法,也许还有一丝胜算
这个策略,按照时间有先后之分,但是权重是一样的,哪块做不好,都不可能实现超过抖音的目标
第一步:增强内容无论是短视频、长视频、长文字、短图片等等,内容一定是最核心的,移动互联网APP,可以分为大块:工具类,满足用户的某项功能需求,比如清理软件;服务类,满足用户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比如电商软件;内容类,满足用户精神所需,提供精神食粮,比如资讯类;抖音和微视都属于内容类,为我们空闲时,提供精神所需的内容
增强内容的手段,我们应该都知道了,腾讯出亿人民币扶持微视网红,来产出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没有优质内容的问题,这是物质激励的做法作为运营,我们都知道,物质激励的优点是立杆见影,只要好处给的多,你让用户去大街上喊“微视,我爱你
因为绝大多数公司的运营水平都很,所以,都习惯采用物质激励,花钱谁不会呢
就好比游戏里面,前几盘都是机器人,让用户必赢一样,那怕用户知道是假的,但是大脑里的愉悦感依然会存在的
有了持续不断产出的内容,微视就具备了和抖音一搏的条件,没有优质内容,一切都是空谈
这个和我们日常运营产品时,所提到的关注留存、提升留存的说法似乎相悖
那是因为,对于普通产品来讲,留存率是生死攸关的数据,对于现象级产品来讲,留存率是没有价值的
想成为现象级产品,就要弱化留存,这与其说是策略,不如说是个结果,怎样能得到这个结果呢
我问过一些朋友,对微视的反馈是,不知道哪里不好,但是和抖音比,感觉就是怪怪的
就类似强迫症,发现不对称的感觉怪异,但是说不出来为什么怪异一样
这个就需要微视的同学,自己去调研,发现问题所在了可以简单说一下,有这几点,视频不清晰、字体太小、按钮的UI有待优化
可能会反驳了,字体的大小和体验有什么关系做产品优化,并不是可以列出+=的公式来的,而是通过AB测试得出的数据
第三步:算法推荐抖音最厉害的一点其实是算法了,为什么大家能够一直刷个不停,因为看到的视频都是自己喜欢的,面对海量的视频,怎样推荐到用户喜欢的视频,就是一门学问了,而对小公司来讲,这就是玄学了,所有不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归咎到运气上面
目测,微视在算法推荐上,水平相比要差很多,毕竟头条是靠算法发家的
既然要超越抖音,那么算法推荐这个硬骨头是一定要啃下来的就比如我们去投放广点通广告,不仅可以筛选性别,甚至收入水平、婚否都可以筛选的到,那么推荐什么样的视频,心里就有数了
就看这些数据能否打通,或者有没有打通的价值了淘宝早就有千人千面的功能了,可见在用户量不变的情况下,精准推送才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这几天刷微视的感觉是,推荐的视频互动率都很低,会有个疑问,是优质视频太少呢
还是有意扶持新人播主给我推荐的视频都是点赞量几百次、几千次的,像我被抖音教育的是,点赞量万以内的视频都是辣鸡
当推荐的都是这样低赞量视频时,我的个人感受是,这个平台内容少、用户少,这又回到了第一个策略上去,喜唰唰
进行外部曝光的前提是,产品已经足够好,有足够的内容能承载起,短时内融入的海量用户
抖音年后用户量暴涨,明显感觉到内容产出跟不上了,一些人刷着刷着,就没好玩的视频了
这个和游戏开发又不一样,比如吃鸡游戏,开发到分,是个什么样子,闭着眼睛都能想出来
但微视不一样,别个两三年取得的成就,要一年追赶上,不太现实外部曝光,可以结合游戏推广的打法,城市赞助,按地市去运营,整体上打不过抖音,起码在某些城市,打的过,一点点蚕食对方的市场,最终完全覆盖掉对方的版块,完成目标,皆大欢喜
以上是个人想出的一些策略方案,如果要完成超越抖音的目标,绝对是一个超级大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起来,比如用户引入,内容产出等等
要让用户看的到,进的来,留得住,做到了这几点,离目标就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