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广是个老大难,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也很容易,效果却千差万别,我们看别人家做推广时,一天涨粉几万个,一天获客几百个,一天百度指数蹭蹭的涨,到自己这里,一年都看不到一个波峰数据,那么问题是出在哪里了呢
上面那个例子,包含了所有广告投放的元素,内容和渠道,做产品推广的同学,只要把这两块做好了,做推广的时候,就能够游刃有余,想要什么效果就有什么效果了
然而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是最难的,这篇文章就我对内容和渠道的一些理解,做下说明,希望大家能有所学,有所用
.内容为王内容为王,这四个字我们应该都听过吧 但凡一句话听的多了,就没感觉了 就像老师经常说的,做人要诚实,现在有几个孩子能做到这一点呢内容为王多是指内容提供方,若想留住用户,必须产出优质的内容,比如情感类公众号,内容写的好,就不愁没有粉丝关注
不光是现在,再过几年,内容为王依然是真理一样的存在.优质的内容首先要有用不能说,我们做的是广告呀,就不关心对用户是否有用了
现在的广告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拿信息流广告来说,信息流广告最大的特点是原生,和非广告内容融为一体,如果没有广告标识的提示,对普通用户来讲,是区分不出广告和非广告的
用户以为自己看的是内容,获得了资讯,实际上是商家投放的广告朋友圈的广告也在往这方面在优化,力求做到随风潜入夜,广告细无声
我们在做内容时,怎样才能做出对用户有用的广告呢,用心去做做内容也是如此,比如写文案,刚刚工作没多久,文笔不咋样的同学,写的文案的确不太理想,无病呻吟、假大空的话太多,就要坚持天天写,不断的优化调整,写个两三年,水平就会有极大的提升
前几天某个货运平台的改名,引起了大众的传播,几家电视台、几百家媒体、几十万的用户主动传播,对品牌的声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最重要的是这些是没花钱的
如果内容无趣,是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发生的有趣的内容,还有一个案例,大家估计都知道,“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我身边很多人都加入到传播者的行列中去,转发那个截图,要知道,花钱都不一定让普通用户转发的内容,这里一分钱没有花,用户就乐呵呵的去转发传播了,是因为内容有趣,我就要看看你要贴多少钱,哈哈哈哈
有趣的内容并不好做,对内容创作者的要求也挺高的,要性格使然吧,那种思维活泛、脑洞大开的人,特别适合做这个,用一个词来说是要有才,这个更多的是天生的
有趣的内容从踩热点踩的好不好就能看出实力高低这里要举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了,对,就是那个污污的小杜,能持续的踩热点、出有趣段子的人,也就非他莫属了
做内容不仅仅之关注文字,有的产品适合视频推广的,也要做视频内容,比如按摩椅,去投放广告,视频会比文字有说服力的多
正确的做内容姿势是,想好卖点,确定投放的平台,根据平台的属性,做对应形式的内容
.渠道为辅在推广的同学眼里,经常会本末倒置,把渠道看的过重,领导安排了推广任务后,首先是洽谈渠道,似乎渠道找好了,推广的效果就水到渠成了,还是拿投放公众号来举例,我就喜欢拿公众号来举例,不服来打我吖
之所以产生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还是文案的锅,优化了文案后转化率提升了不少,%的效果还是有的
.移动互联网让渠道变的多样性以往的广告投放渠道有哪些呢 电视、报纸、网站,基本上也就那些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你看百度都不行了,说明用户都被分流走了,被一个个APP,一个个公众号分走了
以前搞定一个百度搜索就可以了,现在要搞定几十个APP,工作量自然会有增无减
渠道数量的增多,就必然要有与之相匹的知识储备,持续不断的学习就很关键了
一个平台如果想玩转,起码要个把月时间,如果是十几个平台,那要多少时间呢
拿公众号来举例,哎呀,又是公众号与公众号类似的平台有百家号、头条号、大鱼号、搜狐号、企鹅号(排名不分先后),每个平台都有每个平台的尿性,想做好可不容易
这么多的平台摆在做推广的同学面前就有了一个问题:是遍地开花还是主攻一个
各有利弊,看你们的能力来定咯.渠道的大腿要抱紧渠道与我们的关系十分的微妙,如果我们想免费获得资源,那么渠道就是大爷,我们要研究渠道的规则,做出适合的内容,让渠道去推荐
如果我们是付费去推广,那么角色就反过来了,我们是大爷,渠道要抱我们的大腿了
这种此起彼伏的关系真是让人不好拿捏 比如抖音这个平台做产品推广,效果还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按照免费和付费两种方式,来看下抖音怎么做呢 免费的,自己做一个抖音号,拍摄视频,发布圈粉如果想获得推荐,只有潜心的研究平台的规则,了解推荐的机制,拍出符合推荐要求的视频来,就可以获得曝光,把产品推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