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发现在发朋友圈时,拍摄菜单栏多出一项「用微视拍摄」的选择
选择这一项,就会直接跳转到微视进行拍摄,拍摄完成后视频发布到微视和朋友圈
在短视频这场战役上,腾讯为了捧起「微视」这个不成器的孩子,可谓下了苦功夫
随着用户获取信息和内容消费方式的变化,互联网江湖中的TOP玩家纷纷都进入短视频赛道,推出自己的战略布局产品,尤其是以广告为主要营收来源的互联网企业,谁也不会放弃对短视频趋势的追逐
QM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度报告显示:短视频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亿,同比去年增幅.%,远超移动视频行业其他几个领域
原生系玩家凭借先发优势、时间积累与良好用户体验,占据短视频高地,积累了海量用户
有数据显示:当前快手和抖音的MAU均超过亿他们最大的特点便是背靠一个体量大的巨头,虽然起步时间晚,但是借助背靠平台的优势,也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可将他们称为「平台系」
BAT入局,水面之下各有所图原生系的玩家目前杀出重围的是抖音和快手,依托GIF图片编辑工具起家,快手转型短视频编辑工具+社区的产品形态后,凭借工具本身是最容易获取用户的特性,快速下沉渠道,在行业发展早期轻松积累起海量用户
抖音是后起之秀,凭借着音乐短视频的独特切入点,在拍摄编辑工具和背景音乐两方面做了很大投入,以与快手完全不同的路径,快速孕育出优质的社区生态
两大原生系玩家,在江湖里以短视频社区本身作为主要业务,开辟出一个新的领域,吸引了数亿用户,构建起自己的生态
原生系的崛起,直接将短视频推向风口,基于战略防御或是跟随,平台系玩家不得不入局
面对抖音强大的的社交属性,腾讯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打造自己独立的一款短视频社区平台,新建一个流量池,并牢牢把握住社交这个主阵地,防止抖音继续发展壮大威胁到腾讯的江湖地位
所以微视的切入点依然是视频编辑工具,在AS的产品介绍里,微视给自己的定义是「短视频创作与分享」,显然它把编辑属性放在一个很高位置
阿里,短视频成为电商的重要手段;百度,短视频成为内容生态的重要战略组成
扬长避短,平台玩家如何突出重围平台系中,百度剑走偏锋,对上了头条的西瓜视频,定位为聚合分发型平台,并直接提出“你喜欢的才好看”,分发上不仅为好看视频开放了百度A入口,还打磨了独立的好看视频A,背后野心不言而喻
而阿里,是在阿里短视频战略折戟于土豆之后,基于淘宝电商生态,快速拉起淘宝短视频,在淘宝A里让用户像刷抖音视频一样刷淘宝商品,真正实现边看边买,选择了更加务实的发展路径,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短视频之路
这是非技术驱动型公司难以突破的壁垒,不单纯基于传统方式对创作者上传的视频标题和标签进行理解,而是通过AI技术深度理解视频内容,配以完善的账号体系,多元的用户行为标签,将视频与用户进行精准匹配
无疑,在短视频这场战争中,阿里与百度都将自身的长板作为突出重围的重要利器
谁能笑到最后:内容的生产和分发能力短视频让巨头坐立难安之处,不仅仅在于对用户的分流,更在于其所具备的社交属性与电商工具属性,抖音对电商对社交的野望,对阿里、腾讯是启发也是挑战,未来威胁让阿里不得不加快入局,摸索之后将淘宝短视频快速接入电商体系
而腾讯,全力重启微视,关闭抖音等分享入口据百度副总裁沈抖公开发言:百度信息流中短视频内容的分发从年Q的%,增长到了年Q的%
短视频和长视频不同,长视频更多是文娱阵地,短视频可以承载的东西更多,极大可能成为未来社交、资讯等用户刚需的载体
在这场长期战役中生存下去,资金能刺激一时,但未必是长久之计如今的短视频市场,MCN机构的兴起为短视频走向内容精品化奠定了基础
在行业度过用户红利期后,短视频平台开始发力完善内容生产体系,纷纷与MCN机构联合
短视频具备承载社交属性的功能,但社交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在内容分发这个层面,推荐算法、技术才是长期的库存弹药,而且随着内容、用户、使用数据的多维度积累,推荐算法本身会不断完善,对用户偏好的把控也会越来越准
不知道腾讯微视的团队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社交关系链在短视频产品中并不是降维打击的利器,如果微视一直执念于这个点,依然很难做起来
能否真正重生,还得看能否打动张小龙,获得资源的全力支持结语巨头的入局使得短视频行业有了新的变量,让本以为年是短视频终局的原生系独角兽们感受到威胁,再也笑不出来
目前来看,直接冲击原生系独角兽的玩家已经进场,正待快速成长短视频江湖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战役,平台系玩家只有结合自己真正的核心优势,才有可能在这场后发参与的赛事中赢得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