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如果说做新媒体运营或品牌推广,“双微一抖”都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平台
尝试运营抖音的企业其实不少,但是我们除了新媒体内容公司(如躺倒鸭、洋葱视频旗下账号等)做的风生水起外,却很少看到头部蓝V的出现,这并不是抖音对企业“免疫”,而是许多企业并没有找到运营抖音合适的方法和套路
先放结论:普通企业运营抖音类短视频时,更应该做技能类、知识类视频,这也是每个企业都能做的内容
一、做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首先想的是,一个企业运营抖音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无非就是做品牌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但这只是个笼统的概括,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在短视频领域积累品牌自身的流量池,并尽量与其他平台的流量池互联互通、互相导流
、过把瘾就死大多数抖音账号都属于“过把瘾就死”,这类账号的明显特点就是,有爆款视频推荐给你,爆款视频的点赞量可能是数十万到数百万,但当我们翻开他的主页时会发现,这类账号其实拍过不少短视频,但大多数的视频都不温不火、没有太多的点赞量,而你看到的视频仅仅是他少数几个爆款视频之一
这种“过把瘾就死”的账号是大多数素人、企业的现状(当然,更多的也更惨的是从来没出过爆款的账号),粗略估计,这类账号的总点赞和关注比多数在:以下,如果是视频不多的新账号,或者有颜值优势,或者品牌名气大,可能关注转化的比例会更高一些,到达:左右
但总体来说,这类账号并不应该是企业运营抖音所追求的,用户对于视频内容的评价太不稳定,一定程度上要靠运气,而且关注比例过低导致运营效率并不高
、次爆款专家这类账号的主要特点就是,大多数视频的点赞量都不算特别高,可能都处于几万到几十万的区间内,可能偶尔会有上百万的视频,但是不多
这类账号的视频都能获得一定的传播量、点赞量,但很难达到整个抖音平台的爆款视频的高度,我称之为“次爆款专家”
大概类似于下面这个账号的情况:这种账号更多是团队体系化运营的结果,不少是新媒体内容公司运营的相关账号,与上一种账号不同,“次爆款专家”出品质量较为稳定,面向人群可能会比较集中、精准
当用户被推荐了一个这样的视频后,会想要左划查看账号还有没有类似的视频,再看到视频列表发现内容都不差的情况下,用户很可能就会关注账号
粗略估计,这类账号的点赞量与关注量比例多在:以上,若是内容足够精准垂直,或者更加有趣,这个比例甚至能达到:以上
但也正因为这种流量赛马机制,那类“次爆款专家”的账号也仅仅止步于次爆款,因为这类账号的所面向的人群往往相对精准,没有那么大众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做苹果使用教程的视频,那么如果视频质量好,你的视频可以在苹果用户中快速传播,但若给你安卓用户的流量,那么视频的各项指标就会被拉下来,系统就不会给你更多的安卓流量了
而另一方面,那些“过把瘾就死”的账号可能某个视频正好踩中了大众心理的需求点爆红起来,但运营者却难以复制
三、运营抖音时做什么内容、大家都在抖音上看什么大家都在抖音上看什么、抖音什么内容会火其实已经有不少的文章做过解详细读,这里就不细说,简单列举一下常见的内容:)奇观类:主要就是风景名胜、风土人情;)萌宠类:猫猫狗狗等宠物的萌蠢视频;)高手类:各种高难度、高技术含量的视频;)颜值类:有颜有才有特色的小哥哥小姐姐;)喜剧类:街边搭讪、情景喜剧、搞笑段子类的内容;)新奇类:身边的新奇事物,美食、餐厅、街头艺人等;)表演类:唱歌跳舞等表演性内容;)技能类:主要是各种技巧、知识和简单教程;并不是说做了上面类的内容就能火起来,能火的视频都要踩中大众心理,并且有自身的独特价值在
跳舞的漂亮小姐姐那么多,偏偏代古拉K用笑容征服了大家)内容的关联性内容的关联性是指,做出的内容要与品牌有一定关联,品牌或产品要处于一个相对重要的地位,而前种视频内容与大多数品牌的关联性并不大
)内容的可持续性持续生成制造惊喜的内容难上加难,相信如果做过内容的朋友都能感受到
之所以说前种视频内容难运营,只能作为内容点缀,就是因为它们难以工业化生产
再漂亮的小姐姐看多了还是会腻,再壮观的奇观美景也不可能天天碰到,再搞笑的剧本也不可能总能想出来,而唱歌跳舞这类表演也不太适合大多数品牌宣传,充其量作为企业文化输出
因此,这些内容大多数都是新媒体内容机构在团队化运作但第类技能类不同,每个产品的背后都有大量可诉说的技能、技术、知识,随着产品的技术迭代、新品上市,其实这种技能类、知识类的内容普通企业也是可以持续生产的
结语忘掉搞笑段子、忘掉唱歌跳舞、忘掉美食萌宠,这些高度娱乐化的内容只适合作为点缀和MCN机构,并不适合大多数品牌的抖音运营
现在抖音的全球月活用户已经超过亿,已经是个足够大、足够多元化的盘子了,不要觉得技能类、知识类的内容太小众,其实抓住精准用户已经足够品牌方消化了,况且“假装在学习”那都是人性的弱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