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着实难住了不少资深营销人和广告人,主要原因是这种高度抽象的概念,很难用一两句话精炼概括
营销广告领域的策略和执行,它们的职责范围有何不同 以及策略人为何别干执行一、洞察力是策略的底层操作系统在职场中,策略已经成为一个被挂在嘴边过度使用的词,汇报方案时B会问“请亮出你的策略”,业务不好时B会问“提升业绩的策略是什么”,遇到问题时B会问“有什么好的解决策略”,制定目标时B会问“达成目标有哪些策略”……由此可以看出策略运用的实际场景非常多,但直接问别人“你的策略是什么”往往会另对方摸不着头脑
而在运用中如果能加上一个区别词,就会让对方清晰的知道你索要的策略性质:是产品策略
前面讲到我们在达成目标、遇到问题、提升业务时都需要产出策略,说明策略能够给出市场营销开展的方向和思考的模型,是一套最上游的思考体系
因此老泡对策略的定义:明确方向和问题,并提出一套实现目标的思考模型
策略和洞察经常会被同时提及,因为洞察力是策略的底层操作系统,一个好的策略离不开精准的洞察
在这回答一下那个广告圈的终极问题”洞察是什么“,洞察可以精炼的概括为:发现事物背后的原因和道理
.品牌策略:提升企业影响力和认知度主要包括几个板块,品牌定位、品牌形象与个性、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用户关系等
.S运营策略:深化企业与用户的连接主要包含品牌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和商业化运营
(营销广告常见的策略概念)二、马爸爸:三流点子加上一流执行马爸爸和软银总裁孙正义曾探讨策略和执行的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重要
结果两人不谋而合得出一致的答案:三流点子加上一流执行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如果你是展销会的执行负责人会怎么做,是把展销会时间往后延
拿出喇叭免费送礼品抢人流 跟摇滚乐队协商把声音放小点 或者跟摇滚乐队搞个联合活动,发挥+>的效果(乐队活动对展销会造成干扰,通过协商后相互配合,达成+>效果)碰到这种不可控情况到底怎么做,极其考验执行负责人快速思考、随机应变、沟通协调、活动经验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如果没有久经沙场的实战经验,面对这样的状况往往只能束手无策
策略输出的仅仅是大的方向和思考模型,再经由策划输出系统的执行方案,最后由执行人落地完成
纯粹的策略人与执行人中间,还需要有策划人根据策略形成系统的执行规划
执行比较看重整体统筹、沟通协调、整合资源、解决问题、随机应变、敏锐细心、吃苦耐劳等包含脑力、心力、体力三方面的综合素质
这种方式能够让自己得到高效快速的提升,在实践中少走弯路,比较适用于商业模式较成熟的领域
)形成思路雏形——实战测试——沉淀和创新——搭建知识体系基于目标、第一认知和经验形成多种思路雏形,在实践当中进行一一认证测试,把好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沉淀下来,最终打造一套知识体系
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成长,以此让自己的单位时间产出变得更加值钱;在过程中如果带着清晰的思考模型,往往会得到年抵别人年经验的成长效果
.策略人干执行,请沉下心去解决细节问题策略人已经习惯于去思考一些战略和大方向层面的问题,而在项目落地执行的过程中,遇到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很多琐碎的事情集中涌现,很多细节问题需要亲身去关注,很多人员问题要去安排和沟通
这时候需要做的是,收起策略人傲娇的内心,准备足够的耐心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把每一个小问题有条不紊的解决掉
.策略人干完执行,请从执行中走出来及时反馈前面已经多次讲到执行是一件考验脑力、心力和体力的工作,对于常年坐在电脑前码PPT的策略人来说,做完执行往往会产生一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
洞察的第一性原理:发现事物背后的原因和道理,洞察力是策略的底层操作系统,一个好的策略离不开精准的洞察
.策略相当于古代行军打仗中的军师角色,而执行扮演的则是将军很多人会认为,执行干的就是不用动脑的苦力活,这是对执行人极大的误解和不尊重,执行考验的是一个人脑力、心力和体力的综合素质
策略人,请带着思考模型去干执行;策略人干执行,请沉下心去解决细节问题;策略人干执行,请接受实践中的不完美;策略人干完执行,请走出执行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