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小程序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在漫长的互联网寒冬里,这或许是一种不错的过冬手段
一、支付宝小程序来了最近这两天,阿里系有两件大事:一是教师节这天,马云教主提出了最新的接班人计划,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表达了退隐江湖的意思,一时间各种传言和猜测齐飞
发布会上,支付宝表示小程序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公测,这测试期真是够长,长得已经足够人们遗忘
蛰伏了一年之后,支付宝小程序终于像人们期待的那样,一上来就直指
准确地说,是直指张小龙的初心细心的人一定记得,曾几何时,小程序正式发布那天,张教主曾经说了一个“所见即所得+用完即走”的故事:春运的时候,你到车站要买票,直接拿扫一扫,调出小程序即可
虽然都叫“小程序”,但支付宝小程序和小程序大相径庭,定位完全不同,几乎可以说是两种“生物”
小程序发展到今天,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像是“迷你版”支付宝小程序要打造的是“交易服务场景的集合”,从家政到健身,从租赁到担保,要在阿里系的上实现了各种本地商务和服务的闭环
这也是因为两家完全不同的基因,更重端,玩起社交流量来往往更支付宝的专注点就是端,通过释放各种能力,帮各种商家在支付宝平台上实现生意(服务)的体验升级,本质还是马云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很多创业者都在问支付宝小程序开发内容付费、小游戏、社交产品如何如何,不好意思暂时让你失望了
这些线上流量的品类,一开始不在人家的考虑中 二是为商家赋能,做交易升级比如,有了“信用分”上,你就可以做信用免押金啦,还能迅速识别谁是优质高信用客户
商家想要支付能力(预授权、代扣)、金融服务(花呗、信贷)、信用分、人脸识别、营销风控、同城配送、地图室内导航、供应链服务……支付宝统统给你
想要野蛮生长的创业者要失望了,支付宝很严格很封闭五是打造行业模板,联合第三方开发了门店、预约、医药、城市、车后等标准化模板,把开发成本降低到,商家开发小程序就是搭积木
六是最直接,撒币,十亿投资,来孵化支付宝小程序的“终局”目标很清晰:有一天,但凡线下涉及钱的,涉及交易和服务的,用户都会走支付宝,至少首选支付宝
三、两种假设,一场豪赌说到这里一切清晰了,向左,支付宝向右,虽然小程序有堆积如山的条条框框,但支付宝小程序其实更保守和严格
从这个角度说,小程序就像一个艺术园区,我把基本的生产工具和游戏规则做好,剩下认你发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支付宝更像恒隆太古汇这样的高端商业地产,你的品牌想要入住,请按我的规格档次和服务标准来
嗯,马云也说过他做的就是商业地产 小程序打的是一个广度,无为而治所以有了各种可能支付宝小程序打的是一个纵深,弱水三千但我一上来就打商家线下,我的所有资源都往这里积累
这是“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之间的较量 的无为而治对支付宝的高标准严要求,其实背后是两种逻辑()腾讯系善于做通用工具,所以它只要做符合需求最大公约数的“基础设施”就行了
腾讯系不需要懂商家,也不需要懂线下交易,因为他们相信,小程序平台开放出去,就会有更懂商家和交易的开发者到来,或者商家自己也会开发小程序——他们当然更懂自己的需求了
所以无为而治就像是辟出了一片草原,只要给出足够的光和热、各种调理,符合商家线下需求的小程序就会自己长出来
这个逻辑乍一听很有道理,但这却是非竞争模型下的理想状态,明显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其他平台先长出了更符合商家线下需求的小程序,进而整个土壤环境都更吸引商家呢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线下场景这样一个小程序的兵家必争之地,是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地长出来更好,还是强力聚焦高标准严要求“教化”出来更好呢
至少从短期看,的线下小程序长得不大顺利,为什么会这样小程序打到今天,最大的红利点出现在了小游戏和社交电商上,原因只有一点:的社交流量红利,公众号、社群、分享裂变机制,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一开始,始终不肯放开线上流量,结果就是门庭冷清、半死不活 后来稍微放了那么一部分,就有一堆小程序爆发了如果说,的红利在于用户向智能的迁移,那么小程序的红利就在于用户使用习惯向的集中
的下载和调用太麻烦,小程序用起来多方便 但是这一切,如果放到线下商家那里,就是另一回事了 首先,线下远比线上复杂,也更加非标其次,端商家和端用户完全不一样,他们更讲金钱利益而非需求满足,会一分钱一分钱和你算;他们每一户的需求都各不相同,是需要你推和谈的,甚至是要一户一案的
而这明显不是腾讯擅长的,他们更喜欢的是作出一个牛逼产品,你自然会送上门来,否则爱用不用
再次,的浪潮、新美大等的广泛覆盖,已经可以满足商家线下交易的基本需求,所以为什么要为了所谓的方便,专门花钱去开发一套小程序呢
三大原因制约了在线下的扩张,尽管我并不认为小程序生态不能出现牛逼的线下爆品,比如喜茶不排队这样,但是这个过程还是太慢了
眼下这个节点,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伴随着经济环境的不妙,互联网大公司之间战云密布,新的大战似将到来
五、更年期的烦恼年以来,“丧文化”从年轻人那传导到了商业圈如同经济中的寒冬到来一样,阿里和腾讯也有点流年不利,直观体现在股价上
而同作为孵化产品的支付宝和,似乎都有点更年期的烦恼,真是一对好
经历了社交大战和红包大战,支付宝从高歌猛进走向低调折服国家总得监管,很多东西做着做着就可能触雷;更可怕的是苹果公司,据说是组织了上百人的特别纵队,对小程序逐一排查,发现虚拟支付或者应用商城,都立刻严正交涉
同样的道理,支付宝也必须做小程序当时的支付宫格,已经覆盖了打车、充值、缴费等主流的支付场景,和支付宝区别不大
两者高度相似的前提下,支付打开更方便,因为当时用户大多数时间都在中
打时间,那么支付宝只能去打空间,利用强大的地推力量,去直接拿下更多的线下场景
但是这样一来,两者非常容易陷入拉锯战,因为功能真的太像了,就是一个“付”
支付宝小程序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红海局面,让整个支付过程“升级”
很显然,支付宝要把这场战争变成一场围绕端的战争,端战争是市场销售战争,而不是产品流量战争,需要实打实的线下沟通推进
可是,这个算盘有那么好打吗其二,支付宝要想逐步覆盖各个线下交易场景,肯定首先得罗列好各个细分赛道,然后在每个赛道物色和培养“典型案例”,通过他们的成功树立旗帜,吸引同类其它商家,逐步渗透占领线下每一个交易场景
这就注定了它的扩张很可能是线性的,日拱一卒,很难呈现几何级数的爆发
其三,信用分这样的功能,开放程度究竟能有多大呢 用户在小程序上的行为,可以反馈到信用分上吗 如果不能就只是一个参照,而非激励约束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的小程序内测上线,虽然只支持安卓..,但可以通过界面右上角的加号进入,已经在不错的流量地
更早的时间,百度也推出了小程序战略,并加上了“智能”两字 人们期待着,或许有一天头条也会推出小程序呢如果小程序成为大公司标配,那么小程序公司是否可以像自媒体大那样,狡兔三窟、雨露均沾
每个地方都有你,你就成了,成了流量之源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每个平台的小程序,最终的定位都不同,平台的基因不相同、扶持的资源也不同,所以你要因地制宜,别想一案通吃
不过即便这样,小程序依然可以算是创业者的“成本洼地”,大家伙让你加盟,给出的利好就是更低的开发成本、获客成本、运维成本……当然,交换条件是你要够“听话”
要我看,别理他们,这帮家伙最擅长的就是兜售焦虑,朱老板还曾经口口声声说共享单车的战役将很快结束呢,结果如何
请支付宝和打得更猛烈一些吧,创业者要更多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