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为部分:第一节谈谈我对C端付费动力的理解;第二节梳理了各类产品向C收费的情况;第三节是我对要不要向C收费,以及怎么收费的一些思考
时间不充裕的同学可以重点看第一、第三节 一、C端付费的动力是什么学术界对于人的需求有很多成体系的探讨,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KANO模型等
它们在网上的资料很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 我并不想基于这些理论来讨论,而是想直白地讲讲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在我看来,人们需求的来源,本质上都对应着一些感受:饥饿VS温饱寒冷VS暖和单一VS丰富不安VS安全自卑VS自信恐慌VS从容难过VS欢愉自卑VS虚荣延后VS当下边缘VS中心失控VS掌控麻烦VS便捷昂贵VS便宜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我们都希望追求右边的状态、避免左边的状态
为什么电商对传统零售业冲击很大,因为其带来了便宜、温饱、便捷、丰富
为什么我们要为音乐和电影付费,因为其带来了欢愉、丰富、安全为什么今日头条有这么多用户,因为其带来了丰富、安全、掌控、便捷,甚至便宜
为什么增值服务撑起了腾讯,因为其带来了虚荣、安全、中心 为什么游戏火爆了几十年,因为其带来了欢愉、当下、虚荣 让用户接受和付费的关键,是给用户带去并且放大右侧这些感受同时,为了增加其意愿,我们也可让客户感知到当下正处在左侧的一些状态中,让其认知到改变的迫切性
二、各类产品怎么向C端收费的当下人们对于互联网已经习以为常,似乎早已忘记互联网欠发达时的生活状态
当我开始整理资料时,我才重新感知到,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有多么大
接下来,我们聊聊一些关键的领域,看看它们的发展状况及向C端收费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特别想提一下共享汽车领域,我算是其高频用户,也挺希望这块能快速发展
共享汽车在业界有种模式:第一种,传统租车模式的线上化、分时化车辆仍然归属于租车公司,但与线下的方式比有了更灵活的使用方式、更低的使用费用
典型的平台有途歌、、熊猫用车、神州租车等 在这些平台租用车辆会收取时长费、公里费、保险费、停车费等在北京我最常用,因为其仅按时长计费,性价比很高,且车辆的网点非常密集、取还较方便
第二种,撮合个人车主和用车人的平台然而,当下该领域的发展仍然面临难题,滴滴顺风车就因为安全问题在今年无限期下线了
社交提到社交,必须谈的是腾讯装扮的内容包括衣服、裤子等,也包括眼镜、饰品等,通常可按单品或套餐购买
装扮空间也是一种场景,和秀的出发点类似现实生活中我们装扮自己是为了让周围人看到自己的个性、体面等,虚拟生活中也是如此
在线上支付还没有成熟的时代,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地购买增值服务,Q币体系也早早地诞生了
用户可以通过报刊亭、等多种线下渠道购买到Q币 Q币后来也用于各种游戏中的消费 除了腾讯的,我还想提一款职场社交产品:脉脉 它在C端付费上也有些尝试,主要提供会员服务,按月或按年计费 它的特权包括加更多人为好友、更快陌生人、增加职位曝光等 这服务主要面向有拓展人脉、求职、招人等需求的用户 直播直播在年突然火了起来,涌现出大量的平台有深耕游戏领域的斗鱼直播、虎牙直播等,有秀场类的一直播、花椒直播、映客直播等,也有体育类的直播吧、风云直播等
这些平台一边是内容提供方,一遍是内容浏览方 它让浏览方付费的主要方式是打赏 这类似于看街头表演,你觉得满意或者有冲动时就愿意打赏很多人理解不了为什么主播靠直播吃饭就能收到挺多钱,也不能理解五音不全的女主播为什么能比专业歌手挣钱效率还高
未成年人非理性打赏也引起过舆论关注,徐州的一个高中生,偷拿了家里万,就为了给主播打赏
秀场直播是个很容易让人“冲动消费”的场景,因为他符合人性根源的一些需求
在心理上,人会在一些场景下非常偏好获得关注、得到认同、赢得虚荣,并且为此付出成本和代价
这些,都没让短视频成为独立的、火爆的领域,直到加入了社交元素、丰富了创作方向、降低了创作成本的各类短视频应用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局面
与直播不同,短视频主要靠广告来赚钱金融赚钱永远是绝大多数人都在意的事情,除了获得工资性报酬外,怎么获得更多投资性收益,被越来越多关注
父母那一辈年轻时多数习惯把钱存活期或定期得益于理财方式的逐步丰富、理财信息的逐步透明,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早有了投资的意识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大家可随时查看行情并交易,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使证券行业实现了普惠化和平民化
现在炒股的大学生远多于十年前()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类产品不断涌现余额宝目前已有亿用户,这意味着这批用户能够在不损失流动性的情况下,获得比传统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更高的收益,这在我看来是最近年金融领域最伟大的一次创新
PP最大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监管滞后,导致有些公司并不纯粹,投资人的资金并没有被对接人个体借款人,而是借给了公司,或是挪给自己用;二是有些公司对于坏账风险的关注和把控,远不及银行
电商电商平台的发展,经历了从从少量品类到全品类,从国内商品到海外商品,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结合,从新产品到二手产品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演变,给用户带来了额外的价值,包括便宜、便捷、安全、丰富等
电商平台的主流模式包括CC、BC,BBC 在各类模式下,C端都是直接的付费方,为购买商品或服务而付费十几年前,我也沉迷过游戏,常玩的《梦幻西游》就是需要购买点卡的
近些年,仍然有挺多游戏是按时长收费的 不过,比较主流的网络游戏,多以道具收费为主《王者荣耀》就是典型,赵云的皮肤曾经在单日就给腾讯带来了.亿收入
再例如:租租车,让你能顺畅地在全球各地租车,降低了用户在搜寻、沟通上的难题
马蜂窝也是个有趣的例子,让用户能了解各个目的地的优质内容,使大家在做准备时更为安心
不过,马蜂窝并没有成规模的向C端收费的方式在线教育互联网不仅提高了信息搜索的广度和效率,也使得教育资源的分享变得容易
这个领域的玩家很多,大体上分为以下类:一是面向大学生和职场人的课程视频平台,IT、金融、语言、职业培训等课程都可在这类平台找到
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等是典型,优质的课程,一般需要用户付费点播才可学习,价格多在元至元之间
小伴龙、悟空识字、凯叔讲故事、宝宝巴士儿歌等是典型产品,这些产品在内容付费上有些尝试
四是学习工具,包括:记单词的,如百词斩;练题的,如猿题库;辅导写作业的,如作业帮
这些产品的基础内容免费,优质内容需要付费行家会提供各类沟通主题供用户选择,不同行家、不同主题的费用有差异,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找行家特定问题,交流一两个小时,在我看来对用户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启发
实际的回报以及交流带来的启发,也使行家有一定的动力 二是在线问答交流平台,如:分答、知乎以分答为例,用户可在线选定行家,付费向其提问,行家也在线回复,通常是语音的方式,浏览的用户也可付费收听行家的回答
分答上线初期邀请了王思聪入驻,收获了一大波流量,它后来却有些没落
我个人认为分答淡出人们视野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内容生产者和需求者而言,这种形式的沟通都难获得足以让其持续活跃的收益,双方都没有动力
在线阅读时代,在线阅读就已兴起,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在线阅读网站曾经吸引了一大批用户
这类网站以连载网络文学为主要卖点 它们以购买会员、购买章节等方式向用户收费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阅读有了蓬勃发展,R、读书、网易蜗牛读书等先后涌现
把健身房领域的做法用到在线阅读领域,这在我看来是很有意义的创新
三、关于C端付费的一些思考梳理了上面这些,让我对各类互联网产品向C的收费状态有些了解
然而,知其然似乎不太够,知其所以然可能更有意义 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一是要不要向C收费;二是该怎么收费 下面我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思考.要不要向C收费面对这个问题,我的思考路径是这样:第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其沉默成本和边际成本是否足够低
如果成本足够低,意味着平台不需要成规模的收入来维持运营 否则,就要尽快考虑收入来源的问题 第二,有没有别的资金来源能够短期维持运营如果产品获得了大额的投资,或者有集团层面的资金支持,那即便平台有收入压力,短期也可不考虑收入问题
像百度这样的平台,采用对C免费的策略保持其规模化增长,从而吸引和激励B持续付费,建立正向的商业循环,使其持续运转
第四,C有没有足够的付费动力本文第一节谈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产品能满足用户需求并不代表C就会付费
替代品的情况、使用产品的收益、使用产品的成本、用户的转移成本等,也会影响C的付费动力
如果多数用户的需求是低频的,那会员制的意义可能不大,对用户如此,对平台也如此
例如:瓜子二手车推出会员制收费的必要性,就远赶不上网易云音乐 第二,平台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高还是低 会员制意味着后续服务用户有机会享受相对低的价格如果服务的资源有限、边际成本较大且稳定的话,会员制会使平台的利润率面临下降的风险,难以持续运转
好的触发点,应该能让用户感知到付费将带来明显的收益,并且让他很难放弃
这里会应用到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例如:锚定效应、沉没成本、从众效应等
锚定效应能够让用户感觉到当下的交易是划算的,例如同时呈现如下信息:新客元月
沉没成本成本能够让用户不愿意舍弃已付出的东西而停止前进 典型的例子如读书的试读,网易云课堂的试听等 从众效应能够让人有跟着大家一起行动的冲动在直播场景引导打赏就是很好的例子,当你看到众多人都在向主播示好时,你或许也想尝试
其实还有个问题,收费的金额怎么定 这就得根据具体的业务情况来讨论了,在此不展开